訓練的方法無他,仔細喝、仔細聞,而且詳加比較,在自己的感受方面應當客觀一些。最好有人跟自己一起品茶,不僅能夠彌補自身味覺上的缺憾,而且有意見的交流。
茶香出現的地方大致上有三種。
第一種是聞香杯
連溫度低到室溫時都要仔細聞,不僅可以欣賞茶葉的香氣,並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壞,甚至製茶手法如何。
在最高溫時,會有嗆鼻的感覺,只有部份的茶湯在最高溫時會嗆出香味來,如果是這種情形,沖泡時,盡量再掌握住更高溫泡,可以再沖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
經過幾秒之後,香味就開始呈現,由淡轉濃,再由濃轉淡,這是第一道香。之後另一種香味就會慢慢呈現,也是由淡至濃,由濃至淡。一層接著一層,甚至到室溫時,都還有香味,所說杯底留香的茶就是這樣。
在聞香的時候,通常嗅覺會疲憊,就是“久不聞其香”的意思,所以應當每聞幾秒就將聞香杯移開幾秒,讓嗅覺接觸到新鮮空氣,再聞,才不至於“入於芝蘭之室”。
在現今的茶葉,除非是三四年株采的茶葉,否則火氣太大不容易聞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氣的數量就越減。
當然,選購茶葉時的試泡,香氣的表現常被火氣包住了(剛焙過的茶,火氣自然在),所以要問清楚焙火的時間,在品咂之後才得以監別。但是選茶比較好的方式,並非聞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濃者,香氣在往後的表現會比較好。當然,剛製成的茶葉,如果焙火重,香氣又足,保持新鮮的感覺(香氣會轉、滋味會跳、喝了之後會感到鮮活),當然是等級以上的茶葉!
第二種是茶湯
有些茶,用聞香杯或湯匙或許聞不出香氣來,可是在入口時,會有香氣表現出來。當然,跟聞香杯一樣,溫度漸減,香氣會有變化。不過,可能在一兩個月後,會發覺入口的香氣漸減,這是茶葉內部進行反應的緣故,屬於正常,或許在別的地方表現更佳的感覺。早期有人說那是“走味”。如果對於茶葉的後發酵有一定的認識,我想,“走味”不見得是件壞事。覺得茶葉的狀況值得珍藏,將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庫,可減緩茶葉的變化。
第三種是喝完後口中的香氣
喝完之後,從口中吐出來的香氣。
你會發覺呼吸之間,有香氣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普洱茶,有時候在聞香杯、飲用時聞不到某種香氣,飲完後會發覺有一種清香存在。
喝茶的場所會影響香氣。舉出四個地方,如室內、挑高建築、涼亭、室外。如果風不大,濕度不大,海拔高度相近,以感覺香氣明顯來排列:室外>涼亭>挑高五六米的房子>室內。所以,飲茶聞香和環境中的氣流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口中對於香氣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顎跟鼻腔的交接處,所以,評監比賽茶時,評審都會將少量茶湯飲入口中時,稍微低頭,從嘴唇的左邊和右邊吸入空氣。當吸入空氣時茶湯混著空氣在口鼻交界處翻攪,容易讓嗅覺感受到茶湯的香氣。當然我們喝茶時也可以這樣做。
但建議兩點:剛開始時「刺激性」太大,恐怕要經過個一年半載後,嗅覺才能適應;容易嗆到,入口茶湯盡量少,吸入空氣時先輕輕吸,習慣後再加重。茶湯飲下,口中有翻攪的動作,例如吸氣、吞口水的動作,可以聞到茶的香氣。尤其是飲入濃茶時,茶香會漸漸由口腔翻攪而顯現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