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不僅沏茶可用,茶水參與飲食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我國唐代以前,烹茶一般都加入芝麻、食鹽、瓜仁、桃仁等佐料,故茶名也都以主要佐料冠稱。
唐代陸羽始提出煮茶不加佐料,以表明茶的真香味。
茶葉入膳,用茶來料理美食,取茶葉的清香,使茶與食物完美結合,為菜餚錦上添花,成為茶香滿溢的茶膳。概括來說就是以茶佐膳,以茶入膳,以茶為膳,好茶好膳,所以說用茶是妙品,能清方位上品。
“茶”它含有三百多種化學成份,如蛋白質,氨基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還有茶多酚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有助於消化,能夠提神,降血脂,血壓,抗疲勞和女士們最喜歡的減肥等作用。
“茶”除了它本身的養生作用之外,還有一種更深沉的概念,那就是“茶”也是一種文化。它包括了“茶葉、茶藝、茶道”,茶葉是指茶的種類,茶藝是茶的藝術表現,茶道即是茶的精神。
“膳”即是每天人體必須攝於的食物,可以說茶膳是一種既傳統又時尚的膳食,而茶膳就包括了茶菜,茶點,茶湯。如何才能把“茶”與“膳”完美的結合,成為“茶膳'。就必須經過有心人的烹調,妙手地撮合,再加以雕琢。才能成為一道道上等的茶膳(茶菜,茶點,茶湯)。
用茶來料理美食,尊重所選用的茶葉的特性十分關鍵,蔥、姜、蒜、五香粉等重味的作料很容易就蓋過了茶香,所以傳統茶餐一般是粵菜和淮揚菜中才有,中餐中最經典的茶饌莫過於淮揚菜中的“龍井蝦仁”。龍井茶的清香中和了蝦的腥味,也提升了它的鮮美,而這道菜的“靈氣”,則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了。隨著新中餐潮流的發展,一些重口味的菜品,如川菜也引入了茶膳,茶香雖然若有若無,卻很像交響曲中偶爾出現的三角鐵,並不張揚,但清亮的音色卻給樂曲增添了層次。
茶葉入饌不僅限於中餐,在日本料理中也有茶餐的影子,多數是以抹茶製作各種糕點--現在抹茶也在西式蛋糕中被大量運用,微微的苦配上低調的甜,典型東方審美,有節制的優雅。歐洲人更加徹底,他們從茶葉進入他們的生活開始就食用它們,在中國的茶葉剛進入歐洲上流社會時,紳士、淑女們已經在泡茶後將茶葉單獨配搭黑胡椒和海鹽一起享用了。
喫茶餐,講究茶的屬性,但更重要的也許是“心”。一味清淡的白茶,幾乎沒有味道,但白茶的境界,就是乾淨優雅,要用心去品嚐,用來烹製水果、蔬菜,別有風味。綠茶濃淡相宜,入饌時清淡的可以做成一味綠茶豆腐,濃郁的直接和茴香一起做成煎餃,並不拘泥形式和規矩。愛茶的人,必定有一顆開放的心,欣賞每一種茶的美,春天裡喝花茶,芬芳怡人,後背會微微沁出細小汗珠,讓人倍感舒爽。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茶在不同情境、不同心境中的美態,而當茶與食材相遇,也會擦出不同的火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