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到底是如何製成
我們喝的茶到底是如何製成,可知五台斤的茶菁才能製成一台斤的茶葉,而一株茶樹一季才能採收半台斤的茶菁,所以十株茶樹生產的茶葉才能製成一台斤的茶
茶園種植茶樹的多寡和茶菁產量都與產地海拔高低成反比
茶菁成熟也會因產地海拔高溫度低而生長期長產量少
艱辛漫長的製茶過程
採青→萎凋→發酵→炒菁→揉捻→乾燥
從採茶製茶到成品一共要兩天的時間
採青
採茶師在天氣狀況佳下一天也只能採收40台斤的茶菁,20位採茶師一整天採的茶菁才能製成150台斤的茶乾,採茶多採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最佳採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
萎凋與發酵
從採摘茶菁到萎凋與發酵結束, 大約從早上七八點一直要到深夜十一二點,萎凋分為「室外萎凋」與「室內萎凋」,將剛採摘的採青放在陽光下短時間曬一下稱「室外萎凋」,目的在破壞茶葉的細胞膜並降低其活性以利水分散發,「室內萎凋」就是當茶青變軟後搬到室內,讓茶青平均攤放在竹篩上,放著不要動,稱為「靜置」,這時茶葉中間的水分就會慢慢滲透到葉尖與葉緣,經過一段時間後,再將茶青輕輕攪拌一下,促使水分散發,就這樣一次的攪拌,一次的靜置,直至葉子的的水分散發到我們想要的為止。
炒菁
開始炒菁時大約都已是深夜十二點後,一直要炒菁到早上五六點,炒菁就是茶菁萎凋發酵至適當程度,以高溫炒茶菁,目的在停止發酵,並破壞茶葉中的酵素活性,蒸散茶菁的水分, 而且可以除去茶菁中的臭菁味。
揉捻
揉捻主要在產生一適當的條件使茶葉中的各類茶多酚藉由空氣中的氧氣進行一酵素氧化作用。揉捻的過程中藉由搓揉茶葉破壞其細胞結構並使得含有各類茶多酚、茶兒素及酵素的茶汁釋出。如此造成原本各自獨立存在茶葉中的各類茶多酚,茶兒素及酵素混合並暴露於空氣中而開始了氧化作用。
乾燥
乾燥是利用乾燥機以熱風烘乾揉捻後之茶葉,使其定型並降低含水量, 以利於貯藏運銷,通常為了能使茶葉內外乾燥一致,須二次乾燥,或三次乾燥。乾燥完畢,茶乾成形。
採摘
台灣的茶葉採摘時間非常長,由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冬至都有適合採摘的茶。海拔高度之不同會影響採摘的次數及採摘的時間,例如:阿里山一年五收,春茶大約在穀雨開採;平地茶一年六收,春茶約在春分時採收。
清明至穀雨間所採製的茶稱為正春或頭水,約隔二旬所採製的茶稱為二春或二水,再隔二旬採製稱為三春或三水,白露前後採製為夏茶,秋分前後採製為秋茶,霜降、立冬之間採製為早冬,冬至前後採製為正冬,約隔一旬採製為冬片,立春前後採製為不知春。
採茶當天,又將不同時段所採之茶菁(即新鮮茶葉,茶農稱為茶菜)分為上午菜(上午七時至十時)、中午菜(十時至下午一時)及二五菜(下午二時至五時)。不同時段所採之茶菁,茶菁的含水量亦有差別。
萎凋
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又稱為曬菁,萎凋的目的是為了讓茶葉中的水份適度蒸發,使茶葉柔軟。茶菁在失水(水份蒸發)約4~9%即完成日光萎凋的步驟。
室內萎凋
在進行日光萎凋後再將茶菁移入室內進行萎凋,先將茶菁攤開靜置,讓茶菁走水約二小時,再進行手工攪拌的程序(稱為作菁),使茶葉相互摩擦而破壞葉緣細胞,以加速進行發酵的作用。作菁、靜置的次數必須依照所需的發酵度而定。
殺菁
殺菁的目的是以高溫抑製茶菁中的發酵作用,將茶菁中的水份迅速、大量蒸發。鍋溫加熱至60~180度,將完成萎凋的茶菁放入炒鍋中,持續翻炒,至減重約35~40%隨即起鍋。
揉捻
茶葉因受到壓揉之力,使得茶葉汁液滲附於茶葉表面,沖泡時茶的成份較易溶於茶湯之中。揉捻使得茶葉修索緊結,不易受潮。
殺菁完成的茶葉放置於揉捻機中進行揉捻約6、7分鐘,稱為初揉。再用四方形的布巾包裏茶葉成圓球狀,進行手工揉捻或用揉捻機再施以重壓揉捻,此為團揉步驟。團揉後,進行解塊再焙火,再揉,如此反覆3~5次。
揉捻的功夫對於葉葉的外觀及品質影響很大,壓揉力道要一致,力道太猛則茶葉易碎,力道過輕則條索不緊。
乾燥
經過多次揉捻和解塊後,茶葉外形緊結,水分消失。此時利用高溫的方法,停止茶葉的發酵作用,以固定茶葉的品質。並利用焙火去除菁味,減輕澀味,改善茶茶的香氣與滋味。
目前多採用二次乾燥法,即初乾後先攤涼,讓茶葉回潮後再進行一次乾燥。
我們喝的茶到底是如何製成,可知五台斤的茶菁才能製成一台斤的茶葉,而一株茶樹一季才能採收半台斤的茶菁,所以十株茶樹生產的茶葉才能製成一台斤的茶
茶園種植茶樹的多寡和茶菁產量都與產地海拔高低成反比
茶菁成熟也會因產地海拔高溫度低而生長期長產量少
艱辛漫長的製茶過程
採青→萎凋→發酵→炒菁→揉捻→乾燥
從採茶製茶到成品一共要兩天的時間
採青
採茶師在天氣狀況佳下一天也只能採收40台斤的茶菁,20位採茶師一整天採的茶菁才能製成150台斤的茶乾,採茶多採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最佳採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
萎凋與發酵
從採摘茶菁到萎凋與發酵結束, 大約從早上七八點一直要到深夜十一二點,萎凋分為「室外萎凋」與「室內萎凋」,將剛採摘的採青放在陽光下短時間曬一下稱「室外萎凋」,目的在破壞茶葉的細胞膜並降低其活性以利水分散發,「室內萎凋」就是當茶青變軟後搬到室內,讓茶青平均攤放在竹篩上,放著不要動,稱為「靜置」,這時茶葉中間的水分就會慢慢滲透到葉尖與葉緣,經過一段時間後,再將茶青輕輕攪拌一下,促使水分散發,就這樣一次的攪拌,一次的靜置,直至葉子的的水分散發到我們想要的為止。
炒菁
開始炒菁時大約都已是深夜十二點後,一直要炒菁到早上五六點,炒菁就是茶菁萎凋發酵至適當程度,以高溫炒茶菁,目的在停止發酵,並破壞茶葉中的酵素活性,蒸散茶菁的水分, 而且可以除去茶菁中的臭菁味。
揉捻
揉捻主要在產生一適當的條件使茶葉中的各類茶多酚藉由空氣中的氧氣進行一酵素氧化作用。揉捻的過程中藉由搓揉茶葉破壞其細胞結構並使得含有各類茶多酚、茶兒素及酵素的茶汁釋出。如此造成原本各自獨立存在茶葉中的各類茶多酚,茶兒素及酵素混合並暴露於空氣中而開始了氧化作用。
乾燥
乾燥是利用乾燥機以熱風烘乾揉捻後之茶葉,使其定型並降低含水量, 以利於貯藏運銷,通常為了能使茶葉內外乾燥一致,須二次乾燥,或三次乾燥。乾燥完畢,茶乾成形。
台灣烏龍茶的製程介紹
一般台灣的烏龍茶都必須經過採摘、萎凋、殺青、揉捻、乾燥等製作程序,至此製作完成的茶葉稱為毛茶或粗製茶。以下一一介紹各個製程的相關資料:採摘
台灣的茶葉採摘時間非常長,由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冬至都有適合採摘的茶。海拔高度之不同會影響採摘的次數及採摘的時間,例如:阿里山一年五收,春茶大約在穀雨開採;平地茶一年六收,春茶約在春分時採收。
清明至穀雨間所採製的茶稱為正春或頭水,約隔二旬所採製的茶稱為二春或二水,再隔二旬採製稱為三春或三水,白露前後採製為夏茶,秋分前後採製為秋茶,霜降、立冬之間採製為早冬,冬至前後採製為正冬,約隔一旬採製為冬片,立春前後採製為不知春。
採茶當天,又將不同時段所採之茶菁(即新鮮茶葉,茶農稱為茶菜)分為上午菜(上午七時至十時)、中午菜(十時至下午一時)及二五菜(下午二時至五時)。不同時段所採之茶菁,茶菁的含水量亦有差別。
萎凋
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又稱為曬菁,萎凋的目的是為了讓茶葉中的水份適度蒸發,使茶葉柔軟。茶菁在失水(水份蒸發)約4~9%即完成日光萎凋的步驟。
室內萎凋
在進行日光萎凋後再將茶菁移入室內進行萎凋,先將茶菁攤開靜置,讓茶菁走水約二小時,再進行手工攪拌的程序(稱為作菁),使茶葉相互摩擦而破壞葉緣細胞,以加速進行發酵的作用。作菁、靜置的次數必須依照所需的發酵度而定。
殺菁
殺菁的目的是以高溫抑製茶菁中的發酵作用,將茶菁中的水份迅速、大量蒸發。鍋溫加熱至60~180度,將完成萎凋的茶菁放入炒鍋中,持續翻炒,至減重約35~40%隨即起鍋。
揉捻
茶葉因受到壓揉之力,使得茶葉汁液滲附於茶葉表面,沖泡時茶的成份較易溶於茶湯之中。揉捻使得茶葉修索緊結,不易受潮。
殺菁完成的茶葉放置於揉捻機中進行揉捻約6、7分鐘,稱為初揉。再用四方形的布巾包裏茶葉成圓球狀,進行手工揉捻或用揉捻機再施以重壓揉捻,此為團揉步驟。團揉後,進行解塊再焙火,再揉,如此反覆3~5次。
揉捻的功夫對於葉葉的外觀及品質影響很大,壓揉力道要一致,力道太猛則茶葉易碎,力道過輕則條索不緊。
乾燥
經過多次揉捻和解塊後,茶葉外形緊結,水分消失。此時利用高溫的方法,停止茶葉的發酵作用,以固定茶葉的品質。並利用焙火去除菁味,減輕澀味,改善茶茶的香氣與滋味。
目前多採用二次乾燥法,即初乾後先攤涼,讓茶葉回潮後再進行一次乾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