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茶具的樣式與挑選

泡茶要選擇於茶相應的茶具,才能把茶本身的品質、香味和口感發揮出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茶具,也需要根據茶葉的種類、人數的多少以及各地飲用習慣而定。

北方人特別喜歡花茶,花茶一般常用瓷壺沖泡,或者直接用瓷杯進行沖泡和飲用,沖泡的瓷壺大小視人數多少而定;而南方人喜歡炒青或烘青的綠茶為多,就要用蓋碗沖泡。如果品飲的是名優綠茶,那麼最適宜用玻璃杯沖泡,可以看到茶葉和水的交融,別有情趣。在用玻璃杯沖泡名優綠茶時,還需要根據茶的品種和茶葉的重量選​​擇沖泡方法。紫砂壺因其較好的透氣性和保溫作用,特別適宜沖泡烏龍茶和普洱茶。再有,品飲綠茶類名茶或其他細嫩綠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則水量多、熱量大,茶葉容易被“燙熟”,對茶湯的色、香、味會有一定影響。


茶具這樣選
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
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

茶具材料多種多樣,造型千姿百態,紋飾百花齊放。究竟如何選用,這要根據各地的飲茶風俗習慣和飲茶者對茶具的審美情趣,以及品飲的茶類和環境而定。

如東北、華北一帶,多數都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碗飲用。
江蘇、浙江一帶除用紫砂壺外,一般習慣用有蓋瓷杯,直接泡飲。在城市也有用玻璃杯直接泡茶的。
四川一帶則喜用瓷製的“蓋碗杯”飲茶,即口大底小的有蓋小花碗,下有一小茶托。茶與茶具的關係甚為密切,好茶必須用好茶具泡飲,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優劣,對茶湯質量和品飲者的心情,都會產生直接影響。

一般來說,現在通行的各類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因為瓷器傳熱不快,保溫適中,與茶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沏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觀,裝飾精巧,具有藝術欣賞價值。

陶器茶具,造型雅緻,色澤古樸,特別是宜興紫砂為陶中珍品,用來沏茶,香味醇和,湯色澄清,保溫性好,即使夏天茶湯也不易變質。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其產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等。其中以江西景德鎮的產品最為著名。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稱。
北宋時,景德窯生產的瓷器,質薄光潤,白裡泛青,雅緻悅目,並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點彩裝飾。
到元代發展了青花瓷茶具,幽靚典雅,不僅受到國內人們的珍愛,而且還遠銷海外。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鎮白瓷青花茶具,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開發創制出許多新品種,無論是茶壺還是茶杯、茶盤,從造型到圖飾,都體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現代東方氣派。景瓷是當今最為普及的茶具之一。 

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材質廣泛,款式多樣,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麼材質和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杯;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烘托茶杯、茶壺,使之雅觀。

茶盤又稱茶船就是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單層以一根塑料管連接,排出盤面廢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其選材廣泛,金、木、竹、陶皆可取。

金屬茶盤最為簡便耐用
竹製茶盤最為清雅相宜。
此外還有檀木、紅木的茶盤
例如綠檀、黑檀茶盤等。
樣式不勝枚舉



普洱茶歷史發展

雲南是世界茶樹發源地,全國乃至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大多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

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載,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


最早在歷史文獻中記載普洱茶種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出使雲南南詔地的唐吏樊綽,他在其著《蠻書》卷七中云“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所以銀生城產的茶葉,應該是普洱茶的祖宗。清朝阮福《普洱茶記》:“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宋朝李石在他的《續博物誌》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中國茶葉的興盛,除了中華民族以飲茶為風尚外。更重要的因為“茶馬市場”以茶葉易換西蕃之馬,對西藏的商業交易,開拓了對西域商業往來的容景。

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此,直到明朝,才改叫普洱茶。

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雲南普洱”的記載。明朝,茶馬市場在雲南興起,來往穿梭雲南與西藏之間的馬幫如織。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許多城市。以普洱府為中心點,透過了古茶道和茶馬大道極頻繁的東西交通往來,進行著龐大的茶馬交易。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此六茶山在普洱府屬思茅廳界內。普洱府思茅廳是當時茶葉貿易的集散地,六大茶山的茶葉大部份集中到普洱府,經過帆工精製後,運銷國內外,故稱普洱茶。普洱茶是清代云南進貢朝廷的貢品,雍正年間以來,向皇帝進貢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辦的。

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不同茶葉需不同水溫

一杯好茶,得來不易。
  首先,要有好的原料。茶農要在恰當的時間採摘鮮葉或芽頭,採摘及時,才會得到最好的原料。這也正是老茶客喜歡喝“春茶”,“春茶”中又強調“明前茶”或“雨前茶”的道理。在清明或穀雨前採摘的鮮葉,最鮮嫩,用這樣的原料製出的茶,滋味與營養都是上乘的。
  
其次,還要有高超的炒製技術。經驗豐富的炒茶師,知道如何控制火候、時間,知道如何掌握炒製的手法與力度。炒茶能手製作出來的茶,無論外形、滋味,還是香氣,均能充分發揮出原料的優點。

第三,還要講究正確的沖泡方法。有了好茶,再用正確的沖泡方法,恰當地掌握好水溫、沖泡時間和投茶量,才能將茶本來的香氣、滋味發揮到淋漓盡致,也能巧妙地將茶的缺點避開。

沖泡時間、投茶量、水溫都會影響茶湯滋味,其中水溫的影響最明顯。這是為什麼呢?喝茶,喝的是茶葉浸出物,也就是溶解在水中的茶葉里的營養物質,比如咖啡鹼、氨基酸等,這些物質的溶出速度,受溫度和沖泡時間的影響很大。
沖泡不同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溫。

茶葉中的氨基酸對人體有好處,它在水溫60℃的時候就能溶解出來;維生素C在水溫70℃時就要受到破壞;茶單寧和咖啡因在水溫70℃時,逐漸溶解出來,若水溫過高,茶的味道就過於苦澀了。因此,要保持茶葉中的營養、味道和香氣,人們沏茶的水溫最好以70℃~80℃為宜。


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水溫,才能沖泡出高品質的茶湯。一個原則是,偏嫩採者,水溫要低;偏成熟葉者,水溫可以高些。焙火重者,水溫要高;焙火輕者,水溫宜低。水溫高,釋出率與速度都會增高,反之則降低。所以高水溫泡的茶,苦澀味會加強,水溫低,苦澀味就減弱。


比如,綠茶中的信陽毛尖、西湖龍井、洞庭山碧螺春,多采嫩芽製成,用低溫70℃~80℃的水沖泡最佳;再如,烏龍茶中的鐵觀音、武夷岩茶,以及後發酵的普洱,用高溫90℃~100℃的水沖泡為宜;再如,沖泡六安瓜片與紅茶,可用80℃~90℃

茶葉水有5大美容功效

茶樹生於靈山,得雨露日月光華滋養,清和之氣代代相傳,譽為塵外仙芽。而一枚茶葉採摘下來,需經過揉捻、烘焙、緊壓等諸多工藝處理後,方能成為可供人們沖泡的茶葉。於此意義來看,茶的生命無異於經歷一場鳳凰涅槃,在淡淡清香中重獲新生。
把茶葉用於化妝品中,使茶葉中的美容成分直接被皮膚吸收。茶葉美容品有茶葉洗面奶、茶葉化妝水、茶葉面膜、茶葉增白霜、茶葉防曬露、茶葉洗髮劑等,它們都利用了茶葉的美容效果,具有安全、刺激性小等的優點。使用方法簡易,經濟適用,長期堅持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

◆茶湯洗臉 

晚上洗臉後,泡一杯茶,把茶湯塗到臉上、輕輕拍臉,或者將蘸了茶湯的棉布附在臉上,再用清水洗。臉上的茶色經過一夜能夠自然消除,能夠去除色斑、美白皮膚。
◆茶葉面膜
把麵粉1匙和蛋黃1個,拌勻後加綠茶粉1匙。把它均勻地抹在洗淨的臉上,20分鐘後洗臉。還可把糖茶湯1匙和麵粉1匙調勻,做成面膜15—20分鐘後洗臉。能夠消除粉刺,去除油脂。
◆殺菌治腳氣
茶葉里含有多量的單寧酸,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尤其對致腳氣的絲狀菌特別有效。所以,患腳氣的人,每晚將茶葉煮成濃汁來洗腳,日久便會不治而愈。不過煮茶洗腳,要持之以恆,短時間內不會有顯著的效果。而且最好用綠茶,經過發酵的紅茶,單寧酸的含量就少得多。
◆茶葉去黑眼圈 
把一小杯茶放入冰箱中冷凍約15分鐘,然後用一小塊化妝棉浸在茶中,再把它敷在眼皮上,可減輕黑眼圈的明顯程度。
◆茶葉除皺美容
把茶葉沖泡後擠乾,放到紗布袋裡。閉上眼睛,把茶袋放到眼睛上,放10-15分鐘。能夠緩解眼睛的疲勞,改善黑眼圈,治療眼部炎症。
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據有關部門研究證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對人肌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的效能相當於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於其它同類物質。茶多酚有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據日本奧田拓勇試驗結果,證實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維生素E強18倍。有助於延緩衰老 。
茶的生命無異於經歷一場鳳凰涅槃,在淡淡清香中重獲新生。茶葉中的很多成分具有美容效果,每天喝茶能夠美容。


茶葉的功效與作用

        經分析,茶葉中含有咖啡鹼、單寧、茶多酚、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游離氨基酸、葉綠素、胡蘿蔔素、芳香油、酶、維生素A原、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P以及無機鹽、微量元素等400多種成分
歷代“本草”類醫書在提及茶葉時均說它有止渴、清神、利尿、治咳、祛痰、明目、益思、除煩去膩、驅困輕身、消炎解毒等功效。

        近代研究發現,經常飲茶可提神醒腦。茶葉中含有5%左右的生物鹼,其主要成分是咖啡鹼,這種咖啡鹼在泡茶時有80%可溶進水中,飲用後能興奮神經中樞,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臟功能;並能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解油膩;還能加強橫紋肌的收縮功能,因而能使人解除疲勞,提高勞動效率。因此,每天清晨喝一杯茶,會使人精神振作,精力充沛。

  
       茶葉還具有消脂作用,我國古代許多醫書中都提到,飲茶具有解油消食作用。如《本草備安》中說,“茶有解酒食油膩、燒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飲消脂肪,去油”。所以,古代人們都把茶葉作為消食飲料。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飲茶幫助消化的藥理作用,主要是促​​進人體脂肪的代謝以及提高胃液及其它消化液的分泌量,增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經常飲茶還有利於降低血壓,防止動脈硬化。茶葉中含有的兒茶素和黃酮甙,具有增加微血管彈性、降低血脂以及溶解脂肪的作用,因而能防止血液中或肝臟中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積聚,對防止血管硬化有一定作用。

茶雖然好處很多,但也有很多禁忌
       如:神經衰弱的人不宜睡前飲茶;茶葉中所含的咖啡鹼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加胃酸濃度,故患有潰瘍病的人不宜飲茶;因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能影響人體對鐵和蛋白質等的吸收,因此,患有營養不良及缺鐵性貧血的人不宜飲茶。還有不宜空腹飲茶,不飲隔夜茶,飯後不宜立即飲茶等等。

茶葉因性苦寒,老年人喝茶時,只宜飲熱茶,不能喝涼茶,飲涼茶能傷脾胃。老年人因脾胃功能趨於衰退,故宜飲淡茶,選擇茶葉應以紅茶和花茶為宜。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台茶涉摻陸茶

黑心油事件民眾人心惶惶,沒想到現在連茶葉都有黑心貨。士林地檢署查出,國內多家知名茶行賣的高級茶,其實是混充大陸走私來的茶業,茶行負責人5號晚間被士林地檢署約談,其中還包括號稱百年的嶢陽茶行,第六代經營人王端鎧訊後30萬元交保,6號一早嶢陽茶行旗艦店大門深鎖,不願做出回應。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泡茶常用的六種水

⑴山泉水
山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山上植被繁茂,從山岩斷層細流匯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經過砂石過濾的泉水,水質清淨晶瑩,含氯、鐵等化合物極少,用這種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發揮。
但也並非山泉水都可以用來沏茶,如硫磺礦泉水是不能沏茶的。另一方面,山泉水也不是隨處可得,因此,對多數茶客而言,只能視條件和可能去選擇宜茶水品了。
⑵江、河、湖水
它屬地表水,含雜質較多,混濁度較高,一般說來,沏茶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在遠離人煙,又是植被生長繁茂之地,污染物較少,這樣的江、河、湖水,仍不失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廬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島湖水、紹興的鑑湖水就是例證。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說:“其江水,取去人遠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唐代白居易在詩中說:“蜀水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認為渭水煎茶很好。唐代李群玉曰:“吳甌湘水綠花”,說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更進一步說:“黃河之水,來自天上。濁者土色,澄之即淨,香味自發”。言即使濁混的黃河水,只要經澄清處理,同樣也能使茶湯香高味醇。這種情況,古代如此,現代也同樣如此。
⑶雪水和天落水
古人稱之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掃雪煎香茗”,宋代辛棄疾的“細寫茶經煮茶雪”,元代謝宗可的“夜掃寒英煮綠塵”,清代曹雪芹的“掃將新雪及時烹”,都是讚美用雪水沏茶的。
至於雨水,一般說來,因時而異:秋雨,天高氣爽,空中灰塵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天氣沉悶,陰雨綿綿,水味“甘滑”,較為遜色;夏雨,雷雨陣陣,飛砂走石,水味“走樣”,水質不淨。但無論是雪水或雨水,只要空氣不被污染,與江、河、湖水相比,總是相對潔淨,是沏茶的好水。可惜,近代不少地區,特別是工業區,由於受到工業煙灰、氣味的污染,使雪水和天落水也變了質,走了樣。
⑷井水
屬地下水,懸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較高。但它又多為淺層地下水,特別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圍環境污染,用來沏茶,有損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樣也能泡得一杯好茶。唐代陸羽《茶經》中說的“井取汲多者”,明代陸樹聲《煎茶七類》中講的“井取多汲者,汲多則水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明代焦竑的《玉堂叢語》,清代竇光鼐、朱筠的《日下歸聞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華殿東大庖井,水質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兩代皇宮的飲用水源。福建南安觀音井,曾是宋代的鬥茶用水,如今猶在。
⑸自來水
它含有用來消毒的氯氣等,在水管中滯留較久的,還含有較多的鐵質。當水中的鐵離子含量超過萬分之五時,會使茶湯呈褐色,而氯化物與茶中的多酚類作用,又會使茶湯表面形成一層“銹油”,喝起來有苦澀味。所以用自來水沏茶,最好用無污染的容器,先貯存一天,待氯氣散發後再煮沸沏茶,或者採用淨水器將水淨化,這樣就可成為較好的沏茶用水。
⑹純淨水
現代科學的進步,採用多層過濾和超濾、反滲透技術,可以將一般的飲用水變成不含有任何雜質的純淨水,並使水的酸鹼度達到中性。用這種水泡茶,不僅因為淨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湯晶瑩透澈,而且香氣滋味純正,無異雜味,鮮醇爽口。市面上純淨水品牌很多,大多數都宜泡茶。除純淨水外,還有質地優良的礦泉水也是較好的泡茶用水

用水

中國人歷來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會,但並非個個都能泡出好茶。好茶還需好水泡。

古人知曉泡茶時水的重要性,因此非常重視水的質量。若水質差,茶葉的色香味就會被改變或者被淹沒,若非常適宜則會對茶湯品質起到優化作用古人評水主要從水質和水味兩方面給予評價,好的水質必須是清、活、輕,水味須甘、冽。

泡茶水的標準從水質:清、活、輕,水味:甘、冽這五個方面來判斷。現代科學分析認為,每升水含8毫克以上的鎂離子鈣稱之為硬水,反之則為軟水。軟水沏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茶湯易變色,色、香、味也會大受影響。

水的輕重還包括水中所含的礦物質成分的多少以及酸、鹼度,含鐵、鹼物質較多的水泡茶,茶湯會飄起一層“銹油”,出現混濁並有沉澱物。水的酸度大,泡出的茶色就會深,甚至暗黑。所以建議選用軟性水泡茶(如西藏天然冰川山泉水、青海崑崙山天然礦泉水、河南太行八里天然礦泉水、青島嶗山天然礦泉水)。
多數人是用沸騰的自來水泡茶,如果有條件可將自來水靜置20小時左右,揮發水中的消毒氣味後再用較好。水質不佳,可以多煮一會,沉澱雜質,消除異味。純淨水是泡茶的好水,無污染的天然礦泉水也很不錯,遠離人口密集的江、河、湖水,也不失為沏茶的好水。古人推崇的雪水、雨水,但是如今因為水污染,在多數地區已經不再有好水了。

中國古代典籍中關於茶、水、器之間的關係就有很多記述,如明人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藉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明代,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陸羽在《茶經》中對飲茶用水的原則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古人還總結出了“龍井茶,虎跑水”、“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等這類茶、水的最佳組合。

泡茶常用的六種水:


水温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宋代蔡襄在《茶錄》中說:“候湯(即指燒開水煮茶——作者註)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前世謂之蟹眼者,過熟湯也。
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湯最難。”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得更為具體:“水一入銚,便需急煮,候有鬆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至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以上說明,泡茶燒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

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的“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泡茶鮮爽味便大為遜色。培養沸滾的水,古人稱為“水嫩”,也不適宜泡茶,因水溫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飲用不便。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


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極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

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裡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溫達100℃),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菌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以下所列者,為各茶類較通用的水溫。
一般的水溫調節,可依醱酵程度與焙火程度的輕重來決定:
(1)綠茶類:以不超過75C為原則,因為綠茶的單寧酸相當豐富,如以高溫泡之,則苦澀味傾出,甘甜之味即被掩沒,再以維生素易在高溫下遭破壞,所以泡綠茶不宜高溫。
(2)香 片85C上下,此為花香與茶味配合最佳的溫度。
(3)生 茶95C上下,上選品則以100C,更能品到最佳的茶質。
(4)半生茶100C上下。
(5)熟 茶100C
(6)紅 茶100C

一般而言,水開時的溫度是100度;水開後一兩分鐘此時的水溫約95度,如將壺蓋打開約五~十分鐘,水溫即降至85度左右,或將開水倒存於熱水瓶中,在一兩小時內,也應能保持在85度以上,我們可概略的依此為準來控制水的溫度,使茶葉能得到最合宜的滋潤,呈現出最完美的本質。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泡茶要領

泡茶 就是要將每種不一樣的茶,它不同的風格,完全表現出來,不光只是把它泡來喝,而要有欣賞的心情,這樣才有辦法與茶為友,也才能很客觀地品嚐茶葉的美與好。
 
泡茶就是要把每一種不同風格的茶,做最完美的表現,但力求隨緣,切莫在乎繁文縟節,作繭自縛。
 
好茶含於口,茶香由口通鼻,氣貫天庭。入喉柔順通暢,頂級則溫潤即化,過喉無覺。
 
小茶壺的泡茶方法

置茶量: 小壺茶的置茶量非常重要,要依茶葉外形鬆緊而定

非常膨鬆的茶:如文山包種茶、白毫烏龍、東方美人等,要放七分滿。

較緊結的茶:如揉成球狀的烏龍茶、高山茶、鐵觀音等,可放1/3壺。 

非常密實的茶:珠狀的珠茶、功夫茶,以及 普洱茶,都可放1/4~1/5壺。 
 
浸泡時間:

1. 浸泡的時間是隨「置茶量」而定的,茶葉放得多,浸泡的時間要短,茶葉放得少,時間就要拉長;可以沖泡的次數也跟著變化,浸泡的時間短,可以多泡幾次,浸泡的時間長,可以沖泡的次數一定減少。

2. 隨個人喜好,控制時間短,有人味蕾較重,浸泡時間可以拉長,有人喜好清淡,也可減少浸泡時間,但沖泡出來的茶以不苦澀為原則。

3. 沖泡揉捻成捲曲狀的茶,在第二、三道才會完全舒展開來,所以前三道浸泡時間往往需要縮短,第四道以後才逐漸增加浸泡的時間。如:烏龍茶、高山茶、鐵觀音。 

4. 沖泡揉捻輕發酵少的茶,茶可溶物釋出的速度很快,所以第三道以後,濃度增加已趨緩慢,必須增加更多的時間。如: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 

5. 重焙火和累壓茶可溶釋出的速度較同類型茶之輕焙火和輕發酵者為快,故前面數道時間宜短,往後愈多道應增加愈多的時間 。如:熟茶、普洱茶、沱茶。 

季節分類

1.春茶
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製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安溪縣飲香茶葉合作社的鐵觀音,是烏龍茶春茶的代表,其外形、湯色都可謂是“一絕”。 (又如六安瓜片、山龍紅茶)

2.夏茶

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製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 (如普洱茶、楓樹茶)

3.秋茶

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製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如鐵觀音、粵梅香)

4.冬茶

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製。冬茶是在秋茶採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 (如凍頂烏龍)